联系我们
联系人:樊小姐
电话:13632684290
QQ:2851831786
邮箱:fanxiaoJu@symdz.com
联系人:卢先生
电话:13825216290
联系人:卢先生
电话:13603024766
地址: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京东路48号楼501室
国产储能连接器强势崛起,多家本土厂商打破国外垄断抢占市场份额!
时间:2025-11-25来源:深扬明
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的背景下,储能产业作为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支撑,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而在储能系统中,连接器作为实现电能传输与设备互联的核心组件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长期以来,高端储能连接器市场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所垄断,国内厂商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技术积累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,一批国产储能连接器企业迅速崛起,凭借高性价比、快速响应和定制化服务,逐步打破国外垄断,成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。
过去,高端储能连接器主要由德国、美国和日本企业主导,如安费诺(Amphenol)、泰科电子(TE Connectivity)和菲尼克斯(Phoenix Contact)等国际巨头长期占据技术高地。这些企业在产品可靠性、耐高温、抗腐蚀及安全防护等方面拥有深厚积累,成为国内外大型储能项目首选供应商。相比之下,中国连接器企业起步较晚,早期产品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场,难以进入主流储能系统供应链。
但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。近年来,在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下,中国储能产业迅猛发展。2023年,中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超过20吉瓦,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。庞大的市场需求为本土连接器企业提供了成长沃土。与此同时,国家在关键零部件领域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支持力度,鼓励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,为国产替代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。
在此背景下,以中航光电、沃尔核材、瑞可达、永贵电器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企业加快技术研发步伐,相继推出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性能储能连接器产品。例如,瑞可达推出的高压大电流液冷连接器,具备IP68防护等级、耐压1500V以上,已广泛应用于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头部储能企业的集装箱式储能系统;中航光电则依托军工技术背景,开发出高可靠、长寿命的系列储能专用连接方案,成功打入海外市场。
技术突破之外,国产厂商在成本控制和服务响应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优势。相比国外品牌动辄数月的交货周期和高昂价格,国内企业能够提供更短交付周期、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本地化技术支持。尤其在定制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,国产厂商灵活的生产体系和贴近客户的服务模式,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青睐。
值得一提的是,随着全球储能市场向多元化发展,应用场景不断拓展——从电网侧调峰到工商业储能,再到户用储能和海外光储一体化项目,对连接器的性能、尺寸、安装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国产企业敏锐捕捉市场变化,积极布局户用储能微连接器、智能监测集成连接器等新兴领域,并通过取得UL、TUV、IEC等多项国际认证,加速出海进程。
据行业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储能连接器市场规模突破80亿元,其中国产化率已从五年前不足30%提升至目前的60%以上。在部分细分领域,如液冷储能连接器,国产产品市占率甚至超过70%。不仅如此,多家企业已成功进入欧洲、北美、东南亚等海外市场,与国际巨头展开正面竞争。
展望未来,随着全球储能装机量持续攀升,连接器作为系统中的“神经末梢”,其市场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。业内专家预测,到2027年,全球储能连接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亿美元。对于中国厂商而言,这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要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,仍需在材料科学、仿真设计、自动化制造等底层技术上持续投入,进一步提升产品一致性和长期可靠性。
可以预见,在政策引导、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共同推动下,国产储能连接器正从“替代者”向“引领者”迈进。这场由本土企业发起的技术突围,不仅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格局,更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赢得更多话语权奠定了坚实基础。未来,随着更多“中国智造”的储能连接器走向世界,中国将在绿色能源变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






